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唯美巴黎~與羅蘭珊漫步春之巴黎


我獨自前往羅蘭珊畫展,跟著導覽員回到20世紀初,同羅蘭珊暢遊歐洲和她的原鄉巴黎。

還記得Woody Allen電影「Midnight in Paris」,男主角走在12點鐘聲敲響的午夜巴黎,被一輛馬車載離21世紀回到20世紀初,遇上Fitzgerald, Hemingway, Picasso等重量級藝術家和大文豪,圍繞在Cole Porter “Let’s do it”的歌聲中,令人不由得羨慕起美好人文薈萃的花都巴黎~那座羅蘭珊在藝術圈展露頭角與創作來源的都市。

我的法國朋友曾告訴過我,他們不喜歡巴黎,巴黎人無理巴黎治安不好巴黎壅擠巴黎不像是真正的法國,這是部分法國人對巴黎的角度。

我在年輕時曾造訪過巴黎,為期一週,住在蒙馬特區台灣音樂系學生的家,那年是20064月。抵達巴黎的第一天步行至大名鼎鼎的聖心堂,在附近買了第一根道地長棍,一直到今天,Ian每每買長棍特別要求店員不要切斷,他自始至終都在幻想自己是個巴黎人,拿著長棍在雨中漫步。

夕陽下的長棍

塞納河、聖母院、凱旋門、巴黎鐵塔、露天咖啡店、飄著花香的花坊、香榭大道、紅磨坊,整座巴黎自身就是個華麗的美術館。

白天的街頭公共藝術

夜晚的巴黎鐵塔

當時因為人在異鄉已超過半年,特別思念亞洲食物,經由台灣留法學生推薦,特別搭車到堪稱日本街的聖安娜街(rue Sainte Anne)造訪了以自製烏龍麵為名的「浪花YA」,平價越式河粉「Pho Banh Cuon 14」以及蒙帕納斯區的韓式料理「Restaurant Woury」。另漫步到巴士底廣場附近的市集吃了西班牙海鮮飯,著名的比利時淡菜餐廳「Léon de Bruxelles」,學生時期受限於經費,雖經歷了一些咖啡館和小館,卻始終沒有機會嚐過真正的高檔米其林法式餐廳。

@浪花YA

@Pho Banh Cuon 14

@Restaurant Woury

@巴士底市集

@Léon de Bruxelles

我們在巴黎的行程十分鬆散,有時候一個下午就是坐在咖啡店外頭發楞,或是漫步小巷,我曾在一條巷弄看到張曼玉優閒騎著腳踏車,她卻在的我大聲呼喊「張曼玉」當下加速向前,腳踏車隨著風聲呼嘯而過。我也曾遇見一群年輕女孩,簇擁著一台大賣場手推車,裡頭坐著一位身穿五顏六色即將步入禮堂的女孩,笑容燦爛,露出無比喜悅。我曾造訪羅浮宮奧賽和達利美術館,卻沒機會羅丹美術館凡爾賽宮,橘園美術館。

待嫁新娘坐推車

談到橘園,不如就來談談其重要館藏之一,羅蘭珊執筆的Coco Chanel肖像。據說當時巾幗不讓鬚眉的香奈兒看到自身女性陰柔面呈現於畫作上十分不滿,於是拒絕接收並要求重畫,身為藝術家的Laurencin也十分有骨氣地拒絕重畫,並聲稱請尊重藝術。

Portrait de Mademoiselle Chanel (請參考註)


羅蘭珊承認自己從來都不是一個肖像畫家,她的人物畫往往跟她心境有關連,她有著女性化陰晴不定的情緒;當她很喜歡某個人,就會把對方畫得極為美麗。同時,人物是另一種情感的投射,投射過世的母親亦或是自身經歷,在不同畫作可看到她倆影子重疊交錯。她永遠將自己畫的很年輕,藝術的工作帶給她的愉悅感讓她永保活力。

她的畫作十分有層次,有景深,線條時而明顯時而空白,色塊暈染有如爛漫的水彩畫,裙襯皺褶呈現幾何圖形,優雅圓弧線和翻轉姿勢的雙腳看似不合常理,曾受過立體主義影響並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羅蘭珊,以夢幻唯美獨特的女性風格來抵抗殘酷之世界,始終堅持法式優雅。

在展場購買的明信片

羅蘭珊在巴黎的經歷,為大文豪海明威流動的饗宴最佳應證,她在一群來自各地前衛藝術家身上,找到心靈結合之認同感,相互切磋激盪擦出藝術火花,並幸運地年紀輕輕遇上伯樂與贊助商。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

不論你用什麼角度或態度來看巴黎,巴黎至今仍維持浪漫優雅的面貌;她是觀光客首選之一,是情侶留戀之處,當然包括我自己和Ian,在2014年,想念單純美好2006年,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展覽結束~The End~

註1香奈兒畫像出處於橘園美術館官網,請參考連結。
http://www.musee-orangerie.fr/pages/page_id19180_u1l2.htm